种蔬菜怕”烂脖根”?教你认症状、找原因、防病害,苗子长得壮!

种番茄、茄子、辣椒的农户,经常遇到这样的麻烦事:苗子刚定植没几天,茎秆靠近土面的地方就开始变褐、腐烂,慢慢缩成 “细脖子”。上面的叶子发黄、打蔫,严重的话整棵苗直接枯死。这就是菜农常说的 “烂脖根”,其实是茎基腐病在捣乱。这种病专门找刚定植的幼苗,一旦发病,会枯死一片苗子,再补种都来不及。今天就把 “烂脖根” 的识别方法、发病原因和防治办法讲透,让茄果类蔬菜苗长得壮、不烂根!

一、看 3 个症状,一眼认出病害

第一个症状:茎基部先变褐。刚开始,茎基部会出现暗褐色的不规则斑点,就像沾了脏泥巴,擦也擦不掉。

第二个症状:皮层烂成 “细脖子”。斑点慢慢向上下左右扩散,茎基部的皮层会腐烂、变软,用手一捏能感觉到里面是空的。最后茎秆会缩得变细,像被人掐过的 “细脖子”。

第三个症状:上面的叶子萎蔫枯死。茎基部烂了之后,养分和水分运不到上面,上部的叶片会先发黄,接着萎蔫下垂。就算浇了水也恢复不了,最后整株苗都会枯死。

要是发现苗子有这些情况,别犹豫,赶紧按后面的方法处理。不然病害会传染给旁边的健康苗。

二、3 个错误操作,最容易引发 “烂脖根”

第一个错误操作:定植太深,把茎基部闷坏了。有些农户怕苗子倒,就把苗栽得太深,连茎基部都埋在土里。茎秆本来就需要见光才能长好,埋在土里不见光、不透气,湿度一高就容易被病菌侵染,慢慢烂根。

第二个错误操作:覆膜太早,贴在茎上 “捂” 出病。刚定植就急着盖地膜,地膜直接贴在茎基部,形成一个 “小闷棚”。土壤蒸发的湿气散不出去,茎基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,病菌就容易长出来。

第三个错误操作:浇水太多,土壤 “泡” 出病。定植后担心苗子缺水,一个劲猛浇水,甚至让水漫过垄顶,泡到茎基部。土壤里水分太多,氧气就少,根系没法正常呼吸,茎基部也容易腐烂,给病菌可乘之机。

三、4 步做好,苗子不烂根

第一步:定植别太深。定植时记住一个原则:埋到和苗坨上沿齐平就行,别把茎基部埋进土里。比如番茄苗,带着育苗钵里的土坨栽,土坨的顶部和垄面齐平就可以。而且要提前起垄,定植前 2-3 天浇一次水,让土壤湿润但不积水。这样苗子栽进去,茎基部不闷、不泡,不容易烂。

第二步:浇水别过量。浇定植水时,顺着垄沟浇,别让水面漫过垄顶,避免泡到茎基部。用手抓一把垄上的土,能攥成团、松开不散就不用浇;土一捏就散了再浇小水。每次浇水时,可以冲施点微生物菌剂或者甲壳素、海藻酸。比如一亩地冲 5 公斤微生物菌剂,能养壮根系,提高苗子的抗病能力。

第三步:覆膜别着急。别刚定植就盖地膜,等苗子缓过来再盖也不迟。要是定植早、苗子已经挺大,怕后期覆膜不方便,教你个巧办法:把地膜顺着种植行铺好、固定住长度,然后在每株苗子的茎基部,把地膜撕开一个小口子,从茎秆旁边绕过去,再把地膜压实。这样地膜不贴茎,湿气能散出去,还能保墒,一举两得。

第四步:药剂早预防。苗子缓过来之后,就要用药剂预防,重点保护茎基部。可以用恶霉灵、精・甲霜灵锰锌等药剂,搭配生根剂。比如用甲霜・霜霉威加生根剂,既能往茎基部喷淋,也能灌根。5-7 天用一次,连喷 2 次,能提前在茎基部形成 “保护罩”,挡住病菌。注意灌根或喷淋前后 1-2 天别浇水,让药液能充分渗进去;灌根后 5-7 天,记得补施一次微生物菌剂,让土壤里的有益菌多起来,压制病菌。

四、2 招救苗,减少损失

要是已经有苗子发病,别直接拔了扔,按这两步做,能保住旁边的健康苗,还能试试救活病苗。

先把病苗茎基部周围的土壤扒开,让病部露出来晒太阳,降低湿度,防止病菌继续蔓延。

再选对药剂灌根或喷淋。灌根可以用甲霜・霜霉威加生根剂,或者乙蒜素加噻霉酮加氨基寡糖素,每株灌 300 毫升,连灌 2 次,间隔 5-7 天。喷淋可以用恶霉灵加甲基硫菌灵(1000 倍液),重点喷茎基部和周围土壤,5-7 天喷一次,连喷 2 次。

“烂脖根” 对番茄、茄子、辣椒苗伤害很大,关键在 “早”—— 早认出症状,早避开定植、浇水、覆膜时的错误,早用药剂预防。平时多去棚里看看,扒开茎基部的土检查检查,只要把这些细节做好,苗子就能不烂根、长得壮,后期结果多、产量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