涟源晚稻新品种试种丰收:试种24个晚稻新品种,5个亩产超690公斤!
- 行业资讯
- 11天前
- 22热度
“今年早稻、晚稻亩产都超过 500 公斤,现在试种的新品种晚稻也快丰收了!”10 月 3 日,李志明站在涟源市观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 200 亩晚稻示范基地里。他看着稻穗饱满、一片金黄的稻田,藏不住心里的喜悦。现在,这片寄托着品种创新希望的稻田,正用沉甸甸的稻穗交出好成绩。

一、24 个晚稻新品种同田比赛,保证公平性
涟源是湖南的产粮大市,一直把 “选育、推广优质高产水稻品种” 当成稳定粮食产量的关键。今年,当地特意在示范基地集中试种 24 个晚稻新品种,想选出最适合本地气候、土壤条件的 “好品种”。
为了让不同品种的对比更公平、结果更可靠,涟源市农业农村局全程参与技术指导。示范基地实行 “四统一” 管理:统一播种时间、统一移栽规格、统一施肥标准、统一病虫害防治方法。这种 “同田比赛” 的方式,排除了栽培条件不同对品种表现的影响,能更准确地看出每个品种的产量潜力和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。
从田里的长势来看,24 个品种都表现出不错的适应性。尤其是观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地,晚稻植株长得壮、穗粒数量多,为之后高产打下了扎实基础。
二、测产数据亮眼,2个品种亩产破700公斤
现在晚稻到了成熟的时候,理论测产结果也出来了,结果比预想的好很多。算下来,24 个试种品种里,有 2 个品种亩产直接突破 700 公斤,18 个品种亩产超过 600 公斤。整体表现比当地常规晚稻品种的产量高不少。
结合 “产量数据 + 田间表现” 两个指标,最终有 5 个综合表现好的品种选了出来。它们分别是长田优 228、泰优农 39、万丰优丝占、垦优 18、珑香优 4876。这 5 个品种不仅亩产都超过 690 公斤,还具备抗性强(抗倒伏、抗病虫害能力突出)、米质好的特点。既满足农户对 “高产” 的需求,也能符合市场对 “优质米” 的期待,之后推广的价值很高。
“往年种常规品种,亩产也就 500 多公斤,这次试种的新品种直接到了近 700 公斤,明年肯定要大面积种!” 李志明的话,说出了很多农户的想法。
三、基础配合技术一起发力,为品种创新铺路
这次晚稻新品种试种能成功,不是碰巧,是涟源市这几年一直投入农业基础建设和技术创新的结果。
在基础保障方面,涟源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完善田间的水利灌溉和道路设施。到现在,当地已经建成一批 “天旱能灌溉、下雨能排水” 的高标准农田,解决了过去 “靠天吃饭” 的问题,为新品种生长提供了稳定的环境。同时,当地按时发农机购买补贴,鼓励农户买收割机、插秧机等设备,既提高了种植效率,也让新品种的标准化种植能落地。
在技术推广方面,涟源市农业农村局组建了专业技术团队,到田间地头开展指导。从品种选择、播种育苗到田间管理,全程给农户提供技术支持。这种 “技术送到田间” 的模式,不仅帮农户避开了种植风险,也让新品种、新技术能快速从 “实验室” 用到 “田里”。
四、品种创新是稳粮增收的关键一步
现在大家都很重视粮食安全,涟源晚稻新品种试种的成果,显然有重要意义。一方面,推广高产优质品种,能直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。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情况下,为粮食总产量提供保障。另一方面,这些品种抗性强,能减少农药、化肥的使用量。既降低了农户的种植成本,也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涟源的 “品种试种 + 统一管理 + 技术指导” 模式,很容易复制。对其他产粮地区来说,这种 “先试种筛选、再推广种植” 的思路,能避免盲目引进品种带来的风险,让品种创新真正成为农户稳定粮食产量、增加收入的 “助力”。以后这 5 个优质品种推广开,预计明年涟源晚稻的总产量还能提高,农户种粮的收入也会更多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