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乡村振兴大会落地河南,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!
- 行业资讯
- 3天前
- 17热度
在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、“十五五”规划即将开启的关键节点,一场关乎乡村振兴未来发展的重要会议将于11月13日至15日在郑州举行。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、新华网等单位联合主办的“2025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大会”,以“产业赋能乡村,融合共促振兴”为主题,旨在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中原智慧与力量。这也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”后,首个专注于产业融合议题的全国性行业峰会。

将会址定在河南,有着深刻的考量。数据显示,河南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,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。同时,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,占耕地总面积的78%。从“中原粮仓”到“国人厨房”,河南正面临产业链升级的关键挑战。目前,全省仍有60%以上的农产品以初级形态流通,城乡要素流动不平衡等问题较为突出。这些实际情况,与大会关注的“产业链集群发展”、“要素保障”等议题高度契合。
大会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,力求精准解决行业发展难题。三大核心活动分别针对不同关键问题:产销对接会致力于打通“农产品出村进城”的堵点、和美乡村成果发布会关注“农村基础设施提质”、思客闭门会则聚焦解决人才、资金流失等难题。六大平行论坛将覆盖全产业链环节,从破解“融资难”的金融惠农,到提升效率的数字赋能,再到开辟增收新途径的农文旅融合,形成从“生产-加工-流通-消费”的完整讨论体系。
大会还策划了多项特色活动,以强化农业品牌建设。“豫农优品对话全球”、“百名网红行动”等活动,精准对接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。据《中国农业展望报告》预测,未来10年特色农产品消费增速将达到年均1.6%。
预计参会的1500名嘉宾中,院士专家与企业代表的“双向奔赴”颇具深意。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突破,大会有望发布河南农业科技转化新机制,着力破解长期存在的“科研与生产脱节”问题。佛冈县“光伏+渔业”、“林下+魔芋”等立体农业模式,有望成为论坛热议案例,为河南提供“一亩地赚三份钱”的实践参考。新华网溯源优品馆的上线,标志着农产品“品质可追溯”正成为行业标准,契合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品牌化需求。
这场大会的意义远超区域范畴。在粮食供需紧平衡成为长期态势的背景下,河南探索的“产业融合+要素激活”路径,或将为全国提供三大启示:一是通过“农文旅融合”延长价值链,如光山县东岳村通过景观改造,实现年旅游收入1300万元;二是通过“溯源体系”重塑信任链,解决优质优价难题;三是通过“人才回引”激活内生动力,西华县无人机培训等案例已证明技能赋能的效果。
大会即将发布的智库报告与农文旅线路,若能有效落地转化,将推动河南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——2024年,河南农村居民收入已达21368元,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.97。对全国而言,这场在中原大地上的思想碰撞,很可能成为“十五五”时期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起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