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猪妊娠期的营养管理有哪些方面?母猪妊娠期营养管理的关键要点!

母猪妊娠期(通常为114天)是决定繁殖效率的核心阶段。此期间的营养供给不仅关系到胚胎着床、胎儿发育和乳腺构建,更直接影响母猪体况、分娩顺利度及后续泌乳性能。然而,许多养殖场仍存在“妊娠期统一喂料”“怕瘦多喂、怕肥少喂”等粗放管理现象,导致胚胎早期死亡率高、弱仔多、难产频发等问题。现代母猪营养管理强调“精准、动态、分阶段”原则,依据母猪生理变化科学调整饲粮结构与饲喂量。那么,母猪妊娠期的营养管理有哪些方面?

一、分阶段精准饲喂:按生理需求动态调整

妊娠期应划分为三个营养管理阶段:妊娠前期(0–30天),实施差异化饲喂策略。

妊娠前期(0–30天):此期为胚胎着床与器官形成关键期,对能量过剩极为敏感。过量饲喂会升高母猪血浆孕酮水平,抑制胚胎发育,导致早期流产或胚胎死亡。推荐日饲喂量为1.8–2.2公斤,维持体况评分(BCS)3.0–3.25(5分制)。

妊娠中期(31–75天):胚胎死亡风险降低,母猪进入“维持+缓慢增重”阶段。可适度增加饲喂量至2.2–2.5公斤/天,重点补充维生素(尤其是叶酸、VE)和矿物质(如锌、硒),支持胎盘发育与母体组织储备。

妊娠后期(76–114天):胎儿70%的体重在此阶段增长,乳腺亦快速发育。需显著提高营养水平,日饲喂量增至2.8–3.5公斤,并提升粗蛋白至14%–15%、赖氨酸0.6%以上。但临产前3天应适当减料(至2.0–2.5公斤),防止难产与产后厌食。

农业农村部《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》明确指出:“妊娠母猪应实施分阶段饲喂,避免全程高能饲喂”。

二、能量与蛋白质的科学平衡

能量是维持母猪基础代谢和胎儿生长的基础,但过高会导致脂肪沉积过多,影响分娩与泌乳。推荐妊娠期消化能(DE)维持在12.5–13.5 MJ/kg,后期可略高。

蛋白质供给需注重**氨基酸平衡**,尤其是赖氨酸、苏氨酸和缬氨酸。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表明:妊娠后期日粮赖氨酸水平达0.65%时,仔猪初生重提高8%,弱仔率下降15%。

值得注意的是,**粗蛋白总量并非越高越好**,过量蛋白会增加氮排放与代谢负担,应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配制日粮。

三、关键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强化补充

妊娠期对微量营养素需求显著增加:

叶酸(8–12 mg/天):促进胚胎神经管闭合,降低畸形率;

维生素E(40–60 IU/天)与硒(0.3 mg/kg):增强抗氧化能力,减少死胎;

钙(0.8%–0.9%)与磷(0.6%–0.7%):保障胎儿骨骼发育,防止母猪产后瘫痪;

生物素**(0.2–0.3 mg/kg):改善蹄部健康,降低肢蹄病发生率。

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在多个核心场验证:在妊娠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预混料,可使产活仔数提高0.5–0.8头/胎。

四、纤维营养的调控作用

适量添加膳食纤维(如甜菜粕、麦麸、苜蓿粉)可改善妊娠母猪福利与健康:

增加饱腹感,减少刻板行为(如啃栏);

促进肠道蠕动,预防便秘;

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,提升能量利用效率。

建议妊娠前期纤维水平为8%–10%,后期降至6%–8%(以NDF计)。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试验证实:日粮中添加8%甜菜粕,妊娠母猪便秘率下降42%,产程缩短23分钟。

五、体况评分指导饲喂,避免过肥或过瘦

体况评分(Body Condition Score, BCS)是调整饲喂量的核心依据。理想妊娠母猪BCS应维持: • 配种时:2.75–3.0; • 妊娠中期:3.0–3.25; • 产前:3.25–3.5。

过肥(BCS≥4.0)易导致难产、泌乳不足;过瘦(BCS≤2.5)则胚胎存活率低、断奶后发情延迟。建议每2–3周评估一次体况,结合背膘厚(P2点)测量(目标:18–22 mm),动态调整饲喂方案。

六、饮水与饲喂方式管理

妊娠母猪每日饮水量需达12–18升。饮水不足会引发便秘、尿路感染甚至流产。应确保: • 饮水器流量≥2 L/min; • 水温冬季不低于10℃,夏季不高于20℃; • 每日检查水槽清洁度,防止藻类或铁锈污染。

饲喂方式推荐湿拌料或定时定量干料,避免自由采食。采用智能饲喂系统(如电子饲喂站)可实现个体精准营养供给,尤其适用于群养模式。

七、结语

给怀孕母猪喂料,真不是 “多添点料喂饱就行” 的事儿,它得结合母猪怀孕后的身体变化、需要的营养,还有精准的喂法,是一套讲究科学的活儿。别再光靠老经验办事了,得拿着实际数据当参考,比如看母猪怀孕多少天、体重多少、体质怎么样,然后分阶段调整喂法:怀孕早期、中期、晚期喂的料不一样;有的母猪体重大、有的瘦小,喂的量也得调;甚至喂着喂着,还得根据母猪的状态随时改。这么做,才能实现 “母猪多生小猪、生的小猪健康、母猪自己身体好、小猪还能长得快” 的目标。

数据来源与参考文献:

权威出处: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

资料来源:《母猪精准营养技术研究进展》,中国农业大学学报,2023

数据来源:《2023年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繁殖营养专题报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