茼蒿种植该注意哪些问题?掌握这五大要点,亩产轻松突破3000斤

茼蒿,又称皇帝菜、蓬蒿菜,因其气味清香、口感脆嫩、富含维生素A与膳食纤维,深受消费者喜爱,是我国南北城乡广泛栽培的速生绿叶蔬菜。尤其在秋冬季,茼蒿生长周期短、市场需求旺,成为菜农轮作换茬、增产增收的重要选择。然而,许多种植者在实际操作中常遭遇出苗不齐、叶片发黄、抽薹过早、病害频发等问题,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。那么,茼蒿种植该注意哪些问题?

一、品种选择与茬口安排:避开高温,优选抗抽薹类型

茼蒿属半耐寒性蔬菜,最适生长温度为17℃—23℃,高于25℃易导致生长缓慢、纤维增多、苦味加重,且极易抽薹开花,失去商品价值。因此,茬口安排是高产的前提。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,最佳播种期为9月中旬至11月上旬;黄淮海地区为8月下旬至10月中旬;华北、东北则需在8月中下旬完成播种,确保在初霜前采收完毕。

在品种上,应优先选择“大叶圆叶型、抗抽薹、生长势强”的品种,如“大叶蓬蒿”“板叶茼蒿”“台湾大叶茼蒿”等。小叶细裂型品种虽香味浓,但产量较低,且更易早抽薹,不适宜规模化生产。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2023年区域试验数据显示,在相同管理条件下,“大叶蓬蒿”秋季亩产可达3120斤,较传统小叶品种增产28.5%,且商品合格率达92%以上。

二、整地与播种:精细作畦,控制密度防徒长

茼蒿根系浅、吸水吸肥能力弱,对土壤疏松度和排水性要求高。建议选择壤土或沙壤土,前茬以瓜类、豆类为佳,避免连作。整地时需深翻20—25厘米,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—3000公斤、三元复合肥(15-15-15)20公斤作基肥,耙平后作宽1.2—1.5米的平畦,畦沟深15厘米,确保雨后不积水。

播种方式以“撒播为主”,也可条播。播种前可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6—8小时,捞出晾干后拌细沙撒播,以提高均匀度。亩用种量控制在1.5—2.0公斤。过密易导致通风不良、植株细弱、易感病;过稀则浪费土地资源。播种后覆土0.5—1厘米,切忌过厚,否则出苗困难。播后保持土壤湿润,一般5—7天即可齐苗。

江苏省如皋市某蔬菜合作社在2024年秋季示范种植中,通过“精细整地+控量播种+微喷保湿”措施,茼蒿出苗率达95%以上,较周边农户平均高出18个百分点(资料来源:《如皋市秋冬季绿叶菜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总结》,如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)[2]。

三、水肥管理:小水勤浇,薄肥勤施

茼蒿生长期短(一般30—45天),需肥集中,但根系脆弱,忌大水大肥。水分管理应遵循“见干见湿、小水勤浇”原则。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;出苗后适当控水,促进根系下扎;进入旺盛生长期(4—5片真叶后),需水量增大,应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5%—75%,避免干旱导致叶片老化或积水引发烂根。

追肥方面,一般在出苗后10—15天进行第一次追肥,每亩追施尿素5—8公斤;若生长势弱,可在采收前7天再追一次,但采收前5天应停止施肥,以防硝酸盐累积。有条件者可叶面喷施0.2%磷酸二氢钾+0.1%钼肥,增强抗逆性与叶片光泽度。

四、温光调控与防抽薹措施:延长营养生长期

茼蒿一旦进入生殖生长(抽薹),茎秆迅速伸长、叶片变小变硬,商品价值急剧下降。防抽薹的关键在于控制环境温度与光照。秋季前期若遇“秋老虎”高温(日均温>25℃),建议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覆盖30%遮阳网降温;10月下旬后气温下降,可撤除遮阳网,充分利用自然光照促进生长。

此外,避免氮肥过量,尤其是后期偏施氮肥会加速抽薹。适时采收也是重要手段,当植株长至15—20厘米、8—10片叶时,即可整株收割或掐尖采收,既能保证品质,又能刺激基部萌发侧枝,实现多次采收(适用于大叶品种)。

五、病虫害绿色防控:重在预防,少用化学药剂

茼蒿常见病害有霜霉病、叶斑病、根腐病;虫害主要有蚜虫、潜叶蝇、菜青虫。由于茼蒿食用部位为嫩叶,且生长期短,严禁使用高毒、高残留农药。建议采取以下绿色防控措施:

实行轮作,避免连作;

播种前用50℃温水浸种10分钟,杀灭种子表面病菌;

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、潜叶蝇(每亩30张);

发病初期喷施枯草芽孢杆菌、春雷霉素等生物药剂;

保持田间通风透光,及时清除病残体。

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《2024年绿叶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》,采用“农业防治+物理诱杀+生物农药”组合模式,可使茼蒿农药残留合格率达到100%,且亩均减少防治成本30元。

结语

茼蒿看着是长得快的菜,但想种得又多又好,可不光是随便撒把种子就行!从选对适配的品种、撒种别太密太稀,到浇水施肥找对节奏、把生长环境(温度、湿度)管好,每一步都影响最后能收多少、卖得好不好。此外,农户们要注意,现在大家都重视 “菜篮子”,既要保证有菜吃,还得吃得安全。因此,农户们要按推广按标准种、少用农药的绿色茼蒿种植技术。

数据来源与参考文献:

数据来源:《2023年全国绿叶蔬菜主推品种筛选报告》,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

资料来源:《如皋市秋冬季绿叶菜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总结》,如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

权威出处: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《2024年绿叶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