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”北粮南运”有保障!国铁沈阳局开112条专用线,打通粮运最后一公里

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,每年 10 月都是吉林秋粮集中上市的日子,也迎来了 “北粮南运” 的运输旺季。为了让地里收的玉米、水稻等粮食能及时运到南方,中国铁路沈阳局(简称 “国铁沈阳局”)早早就做好了准备,通过倾斜运力、开绿色通道、升级服务等办法,给吉林粮食运输搭起了高效又安全的 “保障网”。​

一、扶余站 “火力全开”:日均运粮 50 车,19 条传送带抢时间​

在京哈铁路干线上的吉林扶余营业站,是 “北粮南运” 的关键节点。从 10 月开始,这里就没闲下来过,每天要发运 50 多车粮食。为了缓解运粮压力,车站专门划了运粮专线,还装了 19 条运粮传送带 —— 以前靠人搬粮慢,现在传送带一转,粮食装车上货快多了。​

不仅如此,车站还盯着客户需求来调整:粮农和企业要运粮,优先安排空车,优先组织装车,就是为了不让粮食在站上 “等车”。“以前赶上运粮高峰,可能要等两三天才能装车,现在当天到、当天就能走,省心多了!” 常来运粮的合作社负责人说。​

二、多式联运 “连起来”:铁公海对接,运量同比增超五成​

光靠铁路还不够,国铁沈阳局还主动把铁路、公路、海运的资源 “串” 了起来。重点开了从长春、白城到大连港、营口港的多式联运班列 —— 固定的班期、固定的线路、固定的运力,就像给粮食运输开了 “直达车”,能精准对接港口的班轮航线,不用在中间环节耽误时间。​

10 月以来,通过这种多式联运方式运走的粮食有 116.4 万吨,比去年同期多了 56.6%。比如白城的玉米,通过班列运到大连港后,直接装船发往南方,比原来的运输方式节省了近两天时间。​

三、精细服务护粮食:散装密封防损耗,袋装 “不落地” 防刮损​

粮食运输怕损耗、怕受潮,国铁沈阳局还针对不同粮食品种搞起了 “定制化” 装载。要是散装的玉米、水稻,就用敞顶集装箱装,装的时候用机械从顶部灌注,装完再用苫布密封加固,把运输中的损耗率压得很低;要是袋装的面粉、大米,就采用 “货不落地” 的直装模式,还特意规范了货袋的摆放间距,从源头避免运输途中袋子被刮破。​

四、112 条专用线打通 “最后一公里”:铁路成粮食运输 “主动脉”​

“我们就是要发挥铁路运量大、还绿色低碳的优势,帮东北粮食主产区搭起‘出村进城’的运输主动脉。” 长春铁路物流中心副主任杜永平说。目前吉林省已经开了 112 条粮食物流专用线,把铁路线直接连到粮库、合作社门口,有效解决了粮食运输 “最后一公里” 的难题 —— 现在地里的粮食收下来,不用多倒腾,直接就能运上铁路,一路向南送抵各地粮仓和市场。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