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雨季苹果树该如何管理?保果提质就靠这5招

每年9–10月,我国北方苹果主产区常遭遇持续阴雨天气,民间称之为“秋淋”。这一时期正值苹果晚熟品种摘袋、着色、采收的关键阶段,长时间降雨不仅导致果园积水、根系缺氧,还会引发果实返青、裂果、落果及多种病害暴发,严重威胁果品质量和贮藏寿命。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监测数据显示,2023年黄土高原产区因“秋淋”导致的优质果率下降达15%–25%,部分低洼果园甚至出现整株死亡(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,2023年度报告)。面对这一季节性挑战,果农亟需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。本文依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《中国果树》《果树学报》等权威机构研究成果,系统梳理“秋淋”天气下苹果园管理的五大核心策略,下面一起去了解下吧!

一、摘袋着色:抢晴天、避雨天,这 3 步别偷懒​

秋淋天最愁的就是苹果着色 —— 雨多光照少,摘袋早了怕淋雨返青,摘晚了又错过着色期。河南三门峡果农张姐总结的 “摘袋 3 原则”,去年帮她园里的红富士着色率提高了 20%:​

1. 摘袋先看天气预报:认准 “连续晴天窗口”​

“我去年吃过急脾气的亏,看某天上午没雨就匆匆摘袋,结果下午突降暴雨,刚摘袋的苹果泡了水,一半都返青了!” 张姐提醒,摘袋前一定要查未来 3-5 天的天气预报,必须选连续晴天(最低气温 15℃以上、无大风),上午 9-11 点或下午 3-5 点操作,避开露水和高温。​

2. 已摘袋未着色:3 招 “急救” 促红​

要是摘袋后遇上阴雨天,果实没上色反而发绿,别慌!陕西洛川果农王哥的 “补救组合拳” 亲测有效:​

及时摘叶:把果实周围遮挡阳光的老叶、病叶剪掉(保留健康功能叶),“别舍不得剪,每果留 3-5 片叶就行,叶片太密反而挡光”;​

铺反光膜:在树行下铺银色反光膜,边缘用土压牢防风吹,“我去年铺了膜,苹果底部和背面都能上色,全红果多了不少”;​

喷着色肥:选含磷钾、硼的叶面肥(比如 0.3% 磷酸二氢钾 + 0.2% 硼肥),“别和杀菌药混喷,单独喷吸收更好,喷 2 次就能明显看到转红”。​

二、排水防涝:积水超 24 小时就烂根,2 个方法快排水​

秋淋天果园积水是 “头号杀手”,土壤含水量过高,根系缺氧 6 小时就会受损,超过 24 小时大概率烂根。下面分享一下 “排水双方案”,适合不同地形的果园:​

1. 行间积水:挖沟 “快排”,宽度别挡采收路​

“我家果园是平地,去年秋淋行间积水 10 厘米,我按老农技员说的,沿行间挖了深 20 厘米、宽 30 厘米的排水沟,沟底稍微倾斜,积水半天就排完了”,提醒,排水沟宽度要算好,“别太宽,不然采收时三轮车过不去,30-40 厘米刚好,不影响作业”。​

2. 雨前预防:铺地布 “截水”,省事后续还能着色​

“今年我提前在树垄上铺了反光地布,雨水全顺着地布流到行间,垄上没积水,省了挖沟的功夫,后期还能反光帮果实着色,一举两得!”提醒,选不透水的反光地布或厚塑料膜都可以,“铺的时候要贴紧土壤,别留空隙,不然雨水会渗进去”。​

3.后必做:中耕松土加上除杂草​

“积水排完别闲着,等土壤捏成团能散开时,赶紧用小锄头中耕 5-8 厘米深,打破板结层,不然根系还是缺氧”,河北邢台果农孙哥补充,雨后还要及时割杂草,“杂草吸水又挡风,浅锄行内土壤,水分散得快,果园湿度能降不少”。​

三、根外追肥:雨水冲跑养分?叶面肥救急防 “脱肥”​

持续降雨冲刷土壤养分,加之根系吸收功能下降,果树极易出现“生理性脱肥”,表现为叶片发黄、果实膨大停滞、裂果增多。

叶面快速补肥:连续阴雨后首次放晴,立即喷施0.3%磷酸二氢钾 + 0.5%氯化钙 + 0.1%氨基酸叶面肥,7–10天一次,连喷2次;

钙素重点补充:钙是维持果皮韧性的关键元素。缺钙是裂果主因之一。摘袋后至采收前,务必保证2–3次钙肥喷施,浓度以0.3%–0.5%为宜;

避免土壤追肥:雨后土壤湿度过高,此时追施化肥易造成烧根,应以叶面补充为主。

网友疑问解答:叶面肥能和杀菌药混喷吗?​

“之前图省事,把叶面肥和杀菌剂一起喷,结果叶片上出了斑点!” 陕西果农小李的教训提醒大家:多数叶面肥(如磷酸二氢钾)可与中性杀菌剂混喷,但要先小面积试喷,“要是用的是碱性杀菌剂(比如波尔多液),绝对不能混,会失效还伤叶”。​

四、合理修剪:别舍不得剪!通风好才少生病​

雨后高湿环境极易滋生病菌,而郁闭树冠则为病害传播提供温床。

清理病残枝果:剪除病虫枝、裂果、烂果及折断枝,减少病原基数;

适度疏枝:对根系受损严重或树冠过密的植株,可疏除10%–15%的外围新梢,改善通风透光,降低湿度;

缓解“争钙”矛盾:新梢旺长会与果实争夺钙素。适当剪梢可减少营养分流,提升果实钙含量,降低苦痘病风险。

五、化学防治:摘袋后喷药是关键,烂根消毒别马虎​

“秋淋”后病害高发,尤以炭疽病、轮纹病、霉心病为主。防控必须“采前+采后”双管齐下。

采前保护:摘袋后至采收前15–20天,全园喷施800–1000倍多抗霉素(或苯醚甲环唑)+ 0.3%氯化钙,重点保护果面;

烂根处理:对已出现烂根的树,挖除腐烂根系,树盘撒施生石灰(每株1–2公斤)或浇灌40%氟硅唑2000倍液消毒;

采后消毒:入库前对库体、果箱、托盘进行彻底消毒;贮藏期间可定期使用臭氧发生器(浓度5–10 ppm,每次30分钟)抑制霉菌,延长保鲜期(《苹果采后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》,农业农村部,2023)。

六、最后叮嘱

“秋淋”虽为自然气候现象,但其对苹果产业的影响,本质上考验的是果园基础设施与精细化管理水平。真正高效益的果园,从不寄望于“风调雨顺”,而是通过科学预案、快速响应与系统防控,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。果农应借此契机,完善排水系统、优化树体结构、建立叶面营养补充机制,推动果园管理从“经验型”向“数据驱动型”转型。唯有如此,方能在多变气候中稳产优质,赢得市场先机。

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.《2023年度苹果产业形势分析报告》.

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.《苹果园涝害防控技术指南》. 2022.

西北农林科技大学.《反光膜对苹果着色及品质的影响研究》.《果树学报》,2021, 38(5): 612–618.

农业农村部.《苹果采后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》(NY/T 3985-2023).